中国天眼:在射电天文学领域领先世界20年
- 2020-10-27 17:22
- 科技日报
是什么让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远远落后,领先世界20年?是中国人的眼睛。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佛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是大国必备的重型武器。
它能探测到远在137亿光年以外的物体,灵敏度比德国高10倍,比美国高3倍,甚至“在月球上叫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为了造出这个“大锅”,天文学家南用了一生的时间。最后,中国睁开了眼睛,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在调试期间还是在投入运行时,中国天眼的表现都没有令人失望。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关注中国的天眼,让它的性能越来越亮。
一个人和他的22年
“别人有自己的大装备,我们没有,我很想试试。”南任栋在1993年这样说过。那一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直径只有25米,而美国早在1963年就已经有了直径350米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带着这个简单的想法,南任栋和他的团队从1994年开始了漫长的旅程。他们想建造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当时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选址开始,就像玩怪升级一样,南任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后,在贵州平塘,南人洞发现了地球上最适合建造射电望远镜的独特地点。
这是从中国数千个候选洼地中选出的,百万分之一。南人洞用了13年的时间进行选址和研究。
选址难,立项难,施工更难。南任栋和他的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世界上几乎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埋头于技术研究。
“如果你没有成功,我该怎么解释?我欠国家和人民的,我有退路吗?”南任栋没有退路,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中国眼的工地上。他独自努力工作。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建成。南任栋用他22年的生命创造了一种巨大的力量。2017年9月15日,他永远闭上了眼睛。真的是“古时候一剑磨十年,今有二十年铸眼”。
224颗脉冲星和5000个工作机时
进入试运行期后,中国天眼的表现令人惊叹。
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不少于4年,但中国田燕提前完成了调试任务,总体性能稳定可靠,在调试阶段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其中,探测到146颗优质脉冲星候选星(102颗获得认证),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的脉冲星时间观测,发现了新的重复快速射电爆发。这些结果为脉冲星计时阵列探测低频引力波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中国天眼还实现了偏振定标,用创新的方法探测到了银河系的星际磁场。
正因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今年1月,中国田燕通过了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营。
然而,在正式投入运营后不久,中国的天眼就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为了保证中国的天眼观测不断摆动,作业队制定了观测计划,20多名科研人员坚守观测现场,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各种不便,有的留了两个月。在此期间,中国天眼花了1000多个小时完成观测,很多观测任务提前完成。
“超出了我的预期,现在我可以保证每天20小时左右的观察时间。”针对中国天眼正式运营以来的情况,总工程师江鹏表示,观测时间是科学输出的重要保证。本来以为至少需要3到5年才能达到5000个工作小时,但是今年做到了。“这需要良好的可靠性。”
截至9月中旬,中国的天眼已经发现了224颗脉冲星。
目前,中国天眼已经启动了脉冲星测时阵列、漂移扫描和多科学目标巡天等五大重点项目。未来三五年,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将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爆发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
-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事故多发路段2020-07-27 11:24
- 全球深空探索走进新时代2020-07-27 09:06
- 四部门:遏制货车非法改装 严厉打击百吨王2020-07-27 07:18
- “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榜单正式发布2020-07-27 07:16
- 多地出台稳外贸稳外资“加强版”举措2020-07-24 09:11
-
2
上海海警查获5起涉嫌走私案件 涉案金额2000万元
2020-07-22 07:16
-
3
高科技重新定义新时代抢险抗洪
2020-07-21 07:24
-
4
2020第五届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在海口启幕
2020-07-13 08:56
-
5
黔东南州非遗大集市在丹寨万达小镇开市
2020-07-0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