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加强对未来重大工业项目的规划

  • 2020-09-18 14:23
  • 经济参考报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许多地方正在加快未来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包括柔性电子、高端设备、集成电路、新一代人工智能,这些都被纳入“十四五”科技创新计划的重要内容。其中,厦门等地启动了1000亿级未来产业培育工程,计划规划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加快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产业集聚园区布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未来产业是指基于重大技术突破或重大发展需求,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仍处于酝酿阶段或爆炸式增长早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球性带动和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

中国正在加快部署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要开展产业基地再造和产业链升级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主导地位,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提升先进产业基地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据了解,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宁波、沈阳等地积极提前规划布局未来产业。比如沈阳提出重点培育“32”未来产业生态系统,即未来生产、未来交通、未来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未来信息技术、未来材料两大使能产业。杭州提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添加剂制造、商业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具有巨大引领作用的未来产业。

“要抢占未来行业的制高点,就要抓住优质发展的机遇。”厦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孔曙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厦门正在全面启动“未来产业培育工程”,规划培育柔性电子、新显示、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先进功能材料、生命健康等8个具有爆炸式增长和发展潜力的未来产业。预计到2025年,工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针对未来产业,既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又要提前规划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

孔曙光透露,厦门推动未来产业纳入全市“十四五”计划,分类分步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路线图。每个未来产业将建立一个规划和一个工业园区,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成果的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项目,规划一批投资项目,培育一批十亿美元的企业和几个十亿美元的未来产业集群。“以提前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为目标,推进厦门“未来科技城”、“厦门国际科教基地”、“重大创新应用场景”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帮助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孔曙光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刘向东告诉记者,当地政府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势头,实现了电力的持续发展,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窗口,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进行前瞻性布局,将为未来优质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加快形成具有优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行业前景广阔,但技术高度密集,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由于R&D前景的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期长、不确定性高,未来的产业集群园区也更依赖于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保障。财税配套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政府、行业、教育、科研联合平台等都需要在建设初期综合考虑和规划。”高瑞东说。

“为了快速培育未来产业,厦门市科技局将推出一系列组合出拳,包括编制产业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产业集聚园区。”孔曙光透露,2020年,厦门金融科技创新资金将重点投向未来产业,在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业化、研发费用补贴、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投入约1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入近100亿元。此外,结合产业规划编制,发布未来重大产业项目研发任务,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大胆参与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

“今后,重大工业项目和项目可以从多种来源获得资金。金融机构应在各种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主要融资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同时,要提高项目的中长期回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刘向东建议道。

高瑞东认为,在未来的产业建设中,在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资金来源,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开辟从基础科学研究到技术产业化的路径,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正反馈机制,从源头上保证资金来源。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