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新的基础设施 新人才仍有缺口

  • 2020-08-31 16:27
  • 经济日报

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发展领域,也带动了相关行业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然而,新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也开始出现。

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质上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年,新基础设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列入“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重点支持类别。在这种背景下,各地都增加了新基础设施的布局。

今年,上海发布了《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形成了上海“35个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议到2022年底,全市新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水平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新增5G基站3.4万个,新技术和工业基础设施一批,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10万个,新增智能单元1.5万多台。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还提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以城际铁路和5G通信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河北省今年和明年计划启动和建设约140个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如5G网络、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

新的基础设施很受欢迎,前沿行业的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腾讯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规划新的基础设施。其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物联网操作系统、5G网络、音视频通信、网络安全、量子计算等。将是腾讯的重点投资领域。

记者注意到,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师、工业互联网工程师、虚拟现实工程师、人工智能培训师和全媒体运营商等新职业。这些新的职业或多或少与新的基础设施相关的行业有关。

然而,与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对应,许多新兴产业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新基础设施长期缺乏核心技术人才,到今年年底将达到417万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也显示,新职业和新基础设施人才在行业和职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以人工智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为例,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相关报告,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较大,国内供需比为1: 10,严重失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弥补人才不足是当务之急。

面对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挑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组织实施的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明确提出,要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领域,研究制定新的专业技术专业标准,依托国家继续教育基地,开展新职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志亮认为,如今的人们不再满足于“随时随地”的便利,而是想要“随心所欲”的自由。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才的就业和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方向。因此,应重视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制定激励措施,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流动机制,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适应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