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点改造“拼服务”:“刷脸”可以取现金

  • 2021-04-14 14:49
  • 中国经济网

银行网点改造“拼服务”:“刷脸”可以拿现金“扫码取钱”而遭遇冷遇

近日,广州各大银行网点基本实现了“刷脸取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据记者了解,“扫码取钱”在北京的银行网点更受欢迎。据记者调查,储户对“扫码取款”的接受度并不高。事实上,“刷脸取款”和“扫码取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登陆全国许多城市的银行网点。

银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刷脸取款”和“扫码取款”是银行创新的表现。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有一个额外的退出选项,比较能接受,也比较愿意尝试。但是,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年轻人倾向于在网上完成交易,很少去实体网点做生意。愿意去网点交易的中老年用户,不愿意主动尝试新技术。

“扫码取钱”的操作有点繁琐

前几天,记者通过走访几家银行网点,发现大多数银行的ATM机都实现了无卡“扫码取钱”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银行的扫码取款功能都需要开通手机银行,下载相应银行的手机APP才能完成取款。此外,每个银行都有不同的限额。扫码取款单笔限额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每日累计取款限额为2万元。

如何操作「扫码取钱」?方便吗?记者最近在北京市丰台区光大银行的一家支行有过一次经历。记者点击ATM机操作初始页面右下角的“扫码提现”服务,点击后ATM机页面显示二维码和操作提示。根据提示,打开银行的手机银行APP,点击主页面右上角的扫选选项(新用户需要绑定个人银行卡,并在输入提示中填写所需的手机号码、密码等相关选项),扫描ATM机屏幕上的二维码,然后弹出需要支取的账户、可用余额、支取金额。

从用户体验来看,虽然不需要使用银行卡,但操作略显繁琐。不仅需要配合手机下载银行的App和扫码,还需要在机器上输入密码,增加了很多步骤,并没有减少用户的提现流程。

其实ATM“扫码取款”并不是什么新业务,扫码取款功能是几年前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引进并使用的。但据记者调查,从各大银行网点的现状来看,ATM“扫码取款”应用并不广泛,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丰台区某农业银行支行营业网点,该行大堂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网点内有一台带人脸识别功能的ATM,但经常会遇到无法进行人脸识别的问题。很少有人用,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持银行卡取款。”

很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扫码取款’应用不广泛,来网点提现的储户较少,除了部分有特定习惯的用户和老年人,而且大部分老年用户使用的是旧手机,无法下载。手机银行不会用,会对人脸识别反感。”

记者采访了一些持有银行卡的储户。大部分储户告诉记者:“ATM机通常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派上用场,但大多数时候一年用不了一次。”

ATM“扫码取款”为什么迟迟不到位?兆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扫码刷脸取钱主要是以客户为中心,方便客户的表现。这是客户用卡取钱的另一种选择,即不用卡就可以取钱。但也要看到两个方面:一是一般客户用卡提现,或者说是ATM提现的需求在下降。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小型零售支付更多使用移动支付,不一定需要现金支付。二是银行作为实体网点的功能在下降,而银行的网上渠道相对发达。超过95%的零售业务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办理,客户的很多业务不一定非要通过网点办理,包括ATM。

推动银行网点向“服务中介”转型

近年来,随着金融技术的蓬勃发展,客户行为的深刻变化,以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广泛应用,现金支付逐渐退出主流,ATM机的地位和作用也急剧下降。银行网点的功能和服务面临巨大冲击。近日,“一年减少8万台ATM机”出现在微博热搜名单上。央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ATM机数量为101.39万台,比2019年底减少8.39万台。

董希淼说:“具体到网点转型,在数字化时代,网点要定位为线上渠道的补充,要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联动,促进服务渠道的协调和资源的整合,激发网点发挥线上渠道所不能具备的功能。下一步是推动网点向轻、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提升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与在线渠道一起,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推动银行从“资本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型,成为金融服务的综合提供者,满足金融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因为移动支付相对发达,大家使用银行卡的机会越来越少,实体银行卡可能会减少,包括储蓄卡、信用卡、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但不会取代无卡。”董希淼说,银行卡不仅是一种媒介,也是银行账户的一种存在形式。银行账户的功能是存在的,整个金融服务的基础都在账户背后。另外,银行卡还有其他功能,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不用卡的。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大趋势来看,银行卡的数字化、网络化肯定是一种趋势,但银行卡的媒介不会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推进网点转型与数字化建设的同时,为了帮助老年人也能全面融入信息化社会,不少银行也在逐步加强“适老化”金融服务。

银保监会之前印发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指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强金融服务下沉,根据老年客户群体数量和金融服务需求,合理科学进行网点布局。

“银行加速铺设智能化网点,不仅仅改造网点硬件,网点运营和服务模式必须紧跟智能化浪潮。智能化是为了便利,便利的初衷是人性化,银行人性化的服务将更有温度。”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