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 119家公司登陆a股监管 严控“入口”

  • 2021-04-13 14:37
  • 中国经济网

主持人孟洋: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主板、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各项改革都表明,监管部门决心以登记制度改革为抓手,不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登记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对资本市场“大门”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据东方财富选择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12日,共有119家公司登陆a股,同比增长108.77%,其中83家为注册制上市公司,占比近70%。

市场参与者认为,严格的准入控制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现场监管、审计查询等监管联动机制,严格控制准入,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收紧中介机构职责,确保注册制度正常运行。

在注册制度下,首次公开募股筹资占近70%

东方财富选择的数据显示,上述119家公司IPO共募集资金846.63亿元,同比增长2.7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已经注册并参加会议的IPO项目基数比较大,今年IPO数量大幅增加是合理的。此外,单个公司去年的IPO融资额也比较高(京沪高铁的初始融资超过300亿元)。因此,今年募集的IPO资金没有随数量增加是合理的。”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IPO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同时,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公司的IPO数量也有所增加,反映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对实体公司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上市板块来看,上述119家IPO公司中,分别有44家和39家登陆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这些公司通过注册制IPO募集资金,分别为364.9亿元和218.68亿元,合计583.58亿元,占比68.93%。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终止IPO的公司数量也有所增加,引起了市场的关注。根据沪深两市数据,截至4月12日,今年以来,创业板已有54家公司终止IPO(包括主动退股材料和未通过上海市委会议,下同),科技创新板有35家公司。

据Zero2IPO研究中心报道,虽然今年IPO审核似乎越来越严格,但从本质上来说,监管水平是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手段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并对中介机构的责任进行紧凑化,以保证注册制度的正常运行,而不是一些企业“带病出关”的“捷径”。

超过660家公司正在等待首次公开募股

根据沪深两市的数据,截至4月12日,已有522家公司在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申请IPO注册,其中受理16家,查询158家,上海市委会通过67家,提交注册102家,停牌179家。

此外,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的最新数据,截至4月8日,沪深主板共有145家IPO公司,其中

4月6日,证监会官网更新了38项投资银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其中自律处罚9项,行政监管处罚29项,涉及保荐人、保荐经纪人等中介机构,处罚内容包括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被确定为不适当人选3个月、暂时拒绝接受行政许可相关文件3个月。

零二所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相关部门发挥了现场检查、现场监管、审计查询的监管联动机制,严格控制上市准入,有效震慑了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在监管部门发文压缩主体责任的背景下,推进中介机构注册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提高执业质量,坚持履行职责,将是重要的切入点之一。

胡玉木表示,严格控制IPO,一方面是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是保荐人等中介的“把关人”职责,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