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灵魂议价”的药为什么不能在医院买?

  • 2021-04-13 14:34
  • 中国经济网

为什么“灵魂议价”进医保的药不能在医院买?专家解释

日前,中国医药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1420家样本医院中,2018-2019年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癌症创新药物比例约为25%。为什么通过“灵魂议价”进入医保的创新药物不能在医院购买?4月9日,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召集多位行业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提出了建议。

降价不会成为药品进入医院选择药品目录的主导方向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赵斌在会上表示,药品进入医院目录时,必须首先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这是医院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疾病治疗的不可替代性和安全性。将在与现有药物的比较方面进行关键考虑,药物的降价不会成为其进入选择的主导方向。”

赵斌坦率地说,医生要详细了解一种药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纳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受试者年龄范围较窄,且严格控制服药条件。因此,与医院大量人群的实际需求相比,新上市的药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疗效评价的局限性、特殊人群用药的安全性、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这需要考虑。

赵斌指出,许多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是在上市几年后随着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而发现的。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客观掌握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证据。

北京大学药剂科主任石鲁文指出,随着我国医保准入的规范化、标准化,即使是刚刚获批的药品也可以参与医保谈判。比如2020年全国医保药品谈判时间在当年8月结束,谈判成功。在这些药物中,泽布替尼和inituzumab刚刚于2020年6月获准在中国上市。"一些药物需要使用足够的证据来确定它们的实际临床价值."

药品进医院需要经过多次检测

除了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外,药品的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其进入医院目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药品零差率政策全面实施后,药品的配制、储存和消耗成为公立医院的成本。”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壮表示,药品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已经从盈利因素变成了成本因素,影响了医疗机构配备药品的意愿。

此外,根据相关药品管理规定,床位800张以上的公立医院,要求配备药品不超过1500种,其中西药1200种,中成药300种。曹壮指出,一些已经配备齐全的医院,如果要加新药,需要同时调出相应数量的药品,难度相对较大,且有耐药性。

赵斌补充说:“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方向的医院收治的患者疾病谱不同,临床用药的治疗需求也不同。因此,医院药品的选择与医院的功能定位和临床科室的专业方向密切相关。所以不同医院的药品目录也有非常大的差异。”

同时,药品进入医院目录需经药监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审核。曹壮表示,委员会审核程序的设定,也将对药品能否进入医院以及进入医院需要的时间长短产生重要影响。

赵斌说:“当医生确认他需要治疗时

“双渠道”用药保障机制缓解了药疗医院的供不应求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多个省级医保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对部分议价药品实行“双通道”保障政策,即对部分高价值或特殊药品实行参保人员使用报销,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联合保障的办法。曹壮说:“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医院协商用药供应不足的问题。对于药物保护不能通过医院渠道完全解决的领域,我们认为应该鼓励这种做法。”

曹壮指出,“双渠道”用药保障政策是一种基于现实条件的管理创新,也是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合理需求的选择。双通道保障政策的实施对医疗保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实行“两个渠道”政策的地区都建立了指定治疗机构、指定医生、实名制管理、指定药品供应机构等配套管理政策,以满足药品供需,加强用药管理。

此外,曹壮还认为,应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医疗机构配备协议药品提供支持。有些地区也有这样的尝试。比如云南省,为了做好议价药品,医保、医保部门取消了药品比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议价药品的准入难问题。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