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支撑机制 构建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

  • 2021-03-22 14:20
  • 中国证券报

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加快推进,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开展了多轮试点,形成了“十地一景”的试点应用格局。从试点情况看,试点城市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数量持续增加,试点场景多样化、一体化趋势明显,多主体参与、多因素协调的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建设进程加快。2021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数字现金创新试验区,进一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将迎来加速普及、深化应用、快速创新的突破期。

加快应用试点

随着多轮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的开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试点渠道从线下店铺扩展到“线上平台线下店铺”。2020年10月,深圳首个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覆盖罗湖区3389家线下定点商户,仅限于网上短距离支付。对相关业务的POS机进行了改造,支持人民币数字扫码采集。2020年12月,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活动引入电子商务场景,允许消费者在授权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

先导区从高频消费延伸到便捷服务。数字人民币前期试点覆盖餐饮、零售、生活费等日常高频支付领域,逐步扩展到教育培训、便捷出行、视频网站、汽车维修等消费场景。此外,2021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向春节期间在深圳留学的农民工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对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定向补贴进行了初步探索。

支付手段从智能手机在线支付延伸到“双离线”支付。苏州“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红包“摸摸”功能试点上线,通过无网络“摸摸”实现“双线下”支付。北京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推出了基于芯片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双离线”支付新形式,并分发了配备数字人民币芯片支付功能的智能手套、智能手表和徽章等特殊产品。

许多环节需要优化

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和推广仍有许多环节需要优化。第一,在设计过程中,分配方案还是需要规划布局的。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和应用将对传统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产生影响。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也会产生货币乘数效应,影响市场货币供给的决策。另一方面,数字化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涉及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汇率兑换和互认机制、技术安全等诸多环节,需要构建完善的支撑体系。

第二,在推广中,公众意识有待提高。由于第三方支付与货币基金密切相关,在“T 0”实时赎回机制下可以实现即时支付和计息。而数字人民币存放在电子钱包或硬钱包里是不能计息的,相比支付宝、微信支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支付宝、微信支付兼顾了便捷支付和投资收益。此外,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数字素养,对于大多数老年人和缺乏数字技能的偏远地区的人来说,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意识有待提高。

第三,在应用环节,支付场景还需要不断优化和丰富。在各地试点项目中,数字人民币以红包的方式推广,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应用主要集中在具有终端支付和收款设备的线下小规模零售场景,如

第四是支撑环节,支付生态还需要各主体的协调。数字人民币涵盖发行、流通、应用、服务、结算等广泛领域,涉及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商家、消费者等主体。然而,其与现有的货币流通机制、电子支付系统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电力应用与推广

为了进一步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和推广,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完善配套组织机制,确保数字人民币有序流通。加强数字现金对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影响的理论研究,建立覆盖发行、流通、交易和维护全环节的数字人民币组织运营体系。探索建立相关监管制度,加强数字人民币安全技术创新应用,为数字现金大规模、安全稳定应用推广提供保障。

二是打造多种支付场景,深化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率先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财政补贴和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建立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的协同机制,引导餐饮、零售等小规模高频消费场景实现数字人民币的普遍应用。探索个性化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发展,如在北京冬奥会和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上推广数字人民币支付。

三是促进各主体协调,构建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深化政府部门与研究、金融、科技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加强技术、研发、标准、评估和装备能力建设。加强银行、用户、商户之间的联动合作,构建多主体参与、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广泛精细的支付应用生态,增强数字人民币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性。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