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第一次成功育苗“衣架二号”

  • 2021-03-17 16:40
  • 新华网

曾经搭载嫦娥五号上天的水稻品种约1500个成功育苗,生长喜人。华南农业大学温室里,绿苗指向天空,预计月底离开温室,种在田间。

这批40克的太空稻种于去年11月登上嫦娥五号的月球。经过23天76万公里的“绕月之旅”,他们回到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太空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种植。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植物空间育种平台。

这批水稻种子可谓“二代”,其亲本均为航天育种成果,分别命名为“花航31号”和“航恢1508号”。“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发射是世界上围绕月球深空诱变的独特研究,实现了水稻种子深空发射的第一次突破。”该中心主任陈智强认为,“种子在飞行过程中会经历特殊环境,如微重力和太阳黑子爆发,这将对极其罕见的水稻遗传变异产生影响”

据该中心副主任郭涛说,这些种子含有40000个基因。在深空环境中基因发生变化后,可以对其进行定向追踪,从而发现可用的优秀基因。“在地面上,研究人员使用射线和重离子等辐射,或者在微空间模拟微重力环境。相比之下,深空环境极其独特,有望产生更强的遗传效应。”

业内专家认为,这批深空搭载的大米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该中心将深入了解模式生物通过水稻种子响应深空环境的分子和遗传机制,为探索生命起源、物种进化和航天生物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此外,将获得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秀新基因,形成完善的关键基因利用技术体系,为水稻品种育种服务。除了R&D,此次发布的预期结果是为中国的“种子安全”提供独立的“种子芯片”。

“这批水稻预计6月底收割,然后播种第二代。如果进展顺利,育种结果预计将于明年年底初步公布。”郭涛说,根据航天育种的一般规律,水稻的优良性状经过4-5代后可以稳定下来,从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水稻产业发展和农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